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打造多条优势产业链
莱芜区“土特产”衍生大产业
□ 本报记者 赵国陆 立足“土”,体现“特”,形成“产”。近年来,济南市莱芜区立足本地农业资源禀赋,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聚力打造多条优势产业链,推动“土特产”衍生大产业,让“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饭碗”。 进入夏收季节,牛泉镇贺小庄村一带的土豆迎来大丰收。除了供应市场丰富“菜篮子”,大部分产品以订单的形式进入工厂,经过加工变成薯条、薯片等商品。在高庄街道东汶南村,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生姜长势喜人,负责人毕学堂说,鲜姜一年种两茬,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每亩收入近6万元,合作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靠“土特产”,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0万元。 莱芜区生姜种植面积大约10万亩,立足特色产业优势,莱芜区积极研发系列深加工产品,拓展生姜产业链。在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山东万兴食品有限公司,大批生姜经过清洗、加工,被生产成脱水、腌制、速冻等4大系列100多种产品,销往全球。 香肠是莱芜区的传统特色美食,口镇街道下水河村成立乡村振兴专业股份合作社,靠加工香肠实现收入800余万元,累计分红200余万元。 牛泉镇庞家庄村依托莱芜万邦食品有限公司与合作社捆绑经营,与高校合作研发“大南山”系列山楂制品,并进入第一批好品山东目录。主打产品供应北京同仁堂、九州通、王守义十三香、沪上阿姨等品牌企业,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据介绍,莱芜区去年新建保供园区6个,蔬菜年产量达133万吨,肉蛋奶超10万吨。作为山东省现代农业强县,该区实施姜蒜出口基地、农业产业强镇、田园综合体提升等项目,落地“一村一业、一村一策”产业项目11个,“千村提升”工程实现507个村与253个企业团体签约全覆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莱芜黑猪”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金奖,农产品出口额达59.6亿元,稳居济南市第一。 同时,莱芜区获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整体推进试点县,新认证绿色农产品14个,全年农产品质量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32个种质资源入选国家种质资源库,“莱芜小姜”全基因组测序完成,为后续生姜功能研究和分子设计育种奠定重要基础;去年新增4家省级以上畜禽核心育种场,“莱芜猪”入选全国“十大优异畜禽遗传资源”,鲁中肉羊被列入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农业主推品种。 在“土特产”产业的带动下,乡村建设品质也在持续提升。第二批21个齐鲁样板村、6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全部建设完成。持续推进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以杨庄镇为核心区域创建智慧农业特色小镇,新建6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3家智慧农业应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