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宁夏日报
宫炜炜
仲夏六月,红果压枝头。在“中国枸杞之乡”中宁县枸杞产业园里,“鲜杞采摘一日游”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观光。
由“土特产”变身“洋气”的文旅产品,只是宁夏枸杞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枸杞干果,到锁鲜枸杞,再到枸杞原浆;从枸杞面膜,到枸杞口红,再到枸杞冻干冰晶;从枸杞采摘,到枸杞展览,再到开展枸杞研学之旅……小小枸杞,已然实现了“七十二变”,不仅是当地人健康饮食所需的农产品,也是宁夏农民的“致富果”,更迸发出强劲的活力,成了带动一方发展的富民产业。
“土特产”闯出大市场,一粒小红果绘就乡村振兴新“丰”景,靠的是什么?
近年来,我区始终致力于做大做强枸杞产业,不断推陈出新的宁夏枸杞产品,持续提升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打造了集研发、种植、加工、营销、文化、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为枸杞加入了“现代”的前缀,更迸发出现代化的产业能量。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宁夏枸杞及其衍生制品已达十大类120余种,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290亿元。
不得不感叹,这就是特色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可以说,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背后有大经济、蕴含着巨大能量,这也是宁夏枸杞出圈的秘诀之所在。当下,唯有充分用好枸杞产业发展的经验,继续开拓创新、紧盯潮流、找对路子,在坚持“守正”和“创新”中不断赋予老特产“新气质”,才能在解放思想中寻求变革、于发展创新中寻求生机,催生出产业发展“新蓝海”,让一方水土“富”养一方人。
“多情的花儿年年开放,红红的果儿千年守望……”眼下,鲜红的枸杞果缀满枝头,在这片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土地上,枸杞产业正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