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饮食文化非常注重内涵,可谓深厚广博。它不仅涵盖食源的开发和利用、食具的运用和创新、食物的烹饪与制作,还和国泰民安,文化艺术,甚至人生境界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吃,已经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就如同中国人,自古就爱求个好彩头。杭州人民有一种吉利的美食——定胜糕。
两头宽,中间窄,活脱脱像一颗银锭子,咬一口,软糯香甜,舒服到心底,这便是定胜糕。据说以前卖定胜糕的,都是贫寒人家,在门口摆一只小炉子,炉子上面坐一只小茶壶,茶壶盖是一只定胜糕模子。水开了,模子里面的糕也熟了。这样的场景,现如今那是见不到了,但是这蒸出来的定胜糕味道倒是一如既往。蒸气腾腾中,必有定胜糕刚刚出炉,糯米之香袅袅拂来,夹带着桂花的香,飘满了一条街。自然而然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心安。
历史典故
定胜糕,因其名中“定胜”两字喻意非凡,家里人总会买给家里孩子吃,图个好彩头,保佑自己孩子能够金榜题名。然而定胜糕究竟是如何得名的呢?这里面有一个历史典故。相传南宋时期,有位大将非常能干,他叫韩世忠。
当时金兵进犯,他在太湖边上和金兵打了整整七七四十九天,不分胜负。有天晚上,韩世忠正在发愁如何击退金兵,就在这个时候,军帐外面来了一个太湖边上的老百姓,拿着一筐点心,点心的外形非常奇特,只见它中间细两头大,看起来就像一颗锭。韩世忠就拿起了一块,从中间掰开,发现里面有一张纸条,上面写了四句话:“金兵如此锭,头大中间细,中间一刀斩,两头不成形。”韩世忠一看,会心一笑,当天晚上,带上所有的人马,直奔金兵的大本营,果然不出所料,金兵不堪一击,两头不相顾,接连败退。韩世忠事后就把这个点心叫做——定胜糕。
杭州人对于糯米制品的喜爱人人皆知,甜糯的口感,即便是磨成粉,整成糕,依旧香甜可口。而随着人们对于各种食材的娴熟运用,他们逐渐发现,糯米若是和粳米相混合则是有着更令人意想不到的口感。定胜糕之所以特殊也在于此。它并不是全糯米制品,将糯米粉和粳米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软糯中具有嚼劲嚼劲中又有软糯。
白糖,米粉,红曲粉加水混合揉搓,直到米粉完全混合均匀,再用筛子筛粉保证米粉的细腻,然后添加自己家用桂花调出来的豆沙,再盖上一层米粉,刮平上笼蒸。传统定胜糕的步骤到这就已经结束了,而为了吃起来口感更好,独具匠心的美食制作者们又加了最后一道步骤——煎,将蒸好的定胜糕煎至两面金黄,外面焦焦脆脆,里面软软糯糯,这样的口感,更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