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产网 - 特产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综合资讯 | 标准法规 | 科研技术 | 营销管理 | 创业致富 | 食品百科 | 外企新闻 | 农业奇闻 | 保健资讯 | 和谐农村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农业发展 > 莫让“土特产”沾上腐败污浊之气
V.biz | 商业搜索

莫让“土特产”沾上腐败污浊之气

信息来源:uotoo.com   时间: 2020-12-14  浏览次数:32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落地生根,明目张胆送钱的情况有所减少,而一些所谓的“土特产”却仍然屡禁不止,并异化成为新的权钱交易工具。(8月6日《检察日报》)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不减、尺度不松。在此背景之下,明目张胆的腐败行为基本已销声匿迹。但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送礼”的不正之风,只不过是把“礼品”换成了所谓的“土特产”。有“人之常情”这块遮羞布,送者情之切切,受者心领神会。更有甚者,借机利用“土特产”谋私利,挖空心思在“土特产”上做文章,背后的却是大搞腐败行为。

古语有言:“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纵观这些年查处的腐败案件,不难看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腐败多生于小节”的教训。腐败分子“成名”前,往往都有一段让人钦佩的奋斗历程,绝大多数都不是一开始就“向往”腐败,几乎都有过义正词严的断然拒绝。然而,思想防线若在须臾间有一丝松懈,往往就会“为山九仞,功亏一篑”。防线一旦不牢,就会在一些别有企图人的“投其所好、温情送暖”中丧失殆尽,慢慢钻进了他们提供的金山银山和温柔乡中,被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土特产”、一点“无关紧要”的礼尚往来,带上严重违纪违法的道路。

况且,一些所谓的“土特产”并非真的“不起眼”。送礼的人挖空心思在“土特产”上做文章,表面上披着“土特产”的外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像什么“茶叶盒里装现金”“鸡蛋里面装黄金”“文房四宝装玉器”等等。如果说普通的“土特产”腐蚀官员如温水煮青蛙,那么这些摇身一变、身价暴涨的“土特产”,则堪比定时炸弹,危害不言而喻。无论是“挂羊头卖狗肉”式的送礼,还是投其所好的“雅贿”,即便打着“土特产”的旗号,其行为本质皆是利益输送和权钱交易。

事实证明,小节不拘,则大节难保;小事不慎,则大事难成。党员干部,如果在“土特产”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礼”“小节”上过不了关,在“大事”上也是绝对靠不住的。党员干部,不仅要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站稳立场、保持定力,而且要从细微之处着手,慎小事、拘小节,这不仅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可贵的自律,也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唯有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用坚定信念抵制“糖衣炮弹”的侵蚀,用严明纪律抵制“潜规则”的腐蚀,把自己置身于监督之下,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这样,才能不把一时之快变成一生之灾,不把一时之利变成终生之悔。

“土特产”说到底是一个地方独有的标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虽“土里土气”,但却饱含浓浓的风土人情。“土特产”不应当沾上腐败污浊之气,成为腐败分子敛财的工具。应当彻底斩断“人情往来”与“权钱交易”之间的纽带,有效遏制并消除人情往来中的腐败,还“土特产”原有的“本味”,让政治生态更清明。

文/宋明月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特产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