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服务区是专门为乘客和司机停留休息的场所,里面设有公共厕所、加油站、餐饮与小卖部等,相信大家都有过在服务区购物的经历。最近,西安人王先生路过公安县夹竹园服务区,就花了4000多元购买了一袋土特产,事后越想越不对劲,一问朋友,说他被忽悠了。
王先生是陕西西安人,在湖北、湖南两地做工程。4月3号,他开车从长沙回到襄阳,路过公安县夹竹园服务区时,停车上了个厕所。一走出厕所,正对面就是一家藏滇土特产店。
当王先生咨询时,旁边一名老人凑了过来,老人告诉他,这个药他在西藏买过,效果特别好。看到原价被砍得很低,又有路人连说这个东西好,经不住诱惑,王先生立马掏钱,花4000多元购买了鼻炎王。
王先生买了以后刚出门就跟西藏的朋友打电话,可朋友却回答说西藏根本没有这种药。朋友的一席话,如当头棒喝。那时,王先生已经驶离服务区,开到襄阳,可心里越想越不舒服,又从襄阳下高速调头回来。
王先生:那个老头就一直站着,后来我走时他也没走,我感觉不对劲,应该是唱双簧的。
赶回去后,退货还算顺利,可这件事情让王先生不能释怀。当时他买的时候,店家说药只剩一点,可当王先生回去时,店家盘子里又装满了药,而且价格虚高。
那么,王先生说的这些情况属实吗?服务区里真的有托吗?记者来到服务区,进行了调查。上午,记者来到夹竹园高速公路服务区,在厕所正对面,找到了王先生说的这家藏滇土特产店。
记者看到,柜台上摆满了所谓的土特产,有三七、天麻、灵芝等,还有一些商品并未写明名称,只是标注鼻炎王、强力王这些名词。记者随手拿起一件叫“强力王”的商品询问,销售员便热情推销起来,这时,一个老年人走了过来。
老人说,他在西藏买过这个东西,内行人都知道,根比苗好。话音刚落,销售员从柜台下面拿出一盒商品,说老人说的根,他们刚好有。不知不觉,老人和销售员讨价还价起来,而对于这个“强力王”究竟是什么,记者多次询问,销售员一直没有正面回答。
老人直说这个东西好,就是价格贵了点,这时,销售员表示,价格还可以优惠。记者以不需要为由离开现场,而直到记者走出服务区,那名老人仍在店铺周围徘徊。
根据消费者举报,在高速公路对面的服务区,同样开着一家土特产店,记者决定到那里也去看一看。当记者走进店铺时,恰巧有一对老年夫妻和一名男子准备交易了。询问得知,老夫妻和男子买的是同一种商品——霍山石斛。现场,销售员将石斛打磨成粉状。
付完款后,中年男子提着一个红色包装袋先行离开,走出大门后,一直来到停在角落的一辆小车上,过了十几分钟,这辆车都没有发动的迹象。20分钟后,戏剧的一幕发生了,等到老夫妻从超市出来,发动汽车离开后,记者看到,这时,那名穿着条纹短袖的男子从车上下来,还是提着那个红色包装袋,从后门又走了回去。
这名男子买了商品一直没走,等了20分钟又提着袋子回去,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消费者的投诉却是事实。那么,这家商铺是否存在问题?销售的产品是不是合格产品呢?记者将情况反映给公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情况后,执法人员来到夹竹园服务区,对这家藏滇土特产店进行检查。
执法人员查看了店铺的营业执照,原来,高速公路东区和西区两家土特产店都是同一人开的,经营范围为:土特产批发及零售;保健食品零售。执法人员指出,售卖这种原材料,必须标明其学名,不能与某种疾病名称相结合来命名,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经营者一直强调,他卖的并非中药材,都是农产品、保健品。而记者发现,无论是店铺招牌还是商品标价签上,都未写明商品的属性。另外,商品产地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写着西藏,有的是云南,还有的竟写着印度。
进口商品不仅要有海关进口报关单,还必须有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显然经营者拿不出来。由于经营者未建立进销货台账,执法人员无法查证产品进价。对于价格是否虚高,执法人员表示,这些产品的定价属于市场行为,国家对此没有明确规定,只要不超过一般市场价值上下20%的浮动范围,买卖完全出于自愿。
另外,对于商家是否请“托”来销售产品,执法人员会进一步调查,一旦发现有违规行为,会按相关法规严惩不贷。
荆州电视台新闻频道《江汉风》
首播时间:17:55-19:00
首次重播:23:10
二次重播:次日11:45
为您为我说实话 知冷知热江汉风
欢迎拨打新闻热线:0716——8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