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採后病害生物防治技術獲突破
信息来源:uotoo.com 时间: 2014-04-10 浏览次数:3328
我國水果和蔬菜的採后病害損失嚴重,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果菜腐爛超過8000萬噸,造成的經濟損失達750億元,佔整個產值的30%以上。據了解,新鮮水果的品質惡化,病原微生物,主要是霉菌侵染引起的病害是主要的原因之一,部分霉菌還能產生霉菌毒素,具有致癌性或其他毒性。
長期以來,控制果蔬採后病害的主要措施是使用殺菌劑,其長期和大量使用,污染環境,有損於人類健康。用有益微生物進行採后病害的生物防治是國內外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研究領域。研究表明,有益微生物能保護水果免受致病微生物的浸染,對水果的營養和品質不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對人體無毒害。
十余年來,江蘇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張紅印課題組進行了水果採后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工作。
張紅印及其課題組從拮抗酵母的篩選分離著手,從生態果園分離到六株對水果採后病害具有較好防治效果的拮抗酵母,其中的兩株菌膠紅酵母和卡利比克畢赤酵母,作為防治水果採后病害的方法已分獲國家發明專利﹔他們還創新地提出了拮抗酵母防治水果採后病害的生理及分子機制,提出了定向提高拮抗酵母對水果採后病害防治效力的四種方法,可顯著提高拮抗酵母對水果採后病害的防治效力,有的方法可將拮抗酵母對水果病害的防治效力提高到和化學殺菌劑相當的水平,為拮抗酵母菌劑在水果貯藏、保鮮中的廣泛應用打下了基礎。
此外,鑒於水果及制品中展青霉素、赭曲霉素等霉菌毒素傳統控制方法存在的問題,張紅印課題組發現拮抗酵母可防治水果採后病害,還可控制水果上霉菌毒素的積累,降解已存在於水果上的霉菌毒素。他們還揭示了拮抗酵母控制蘋果上展青霉素及降解蘋果上已存在的展青霉素的機制。
目前,張紅印及其課題組在水果採后病害生物防治領域的研究成果已在國內外食品科學與工程領域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其中被SCI收錄30篇,EI收錄5篇。這30篇SCI收錄論文影響因子大於3的有9篇,均發表在食品科學領域影響因子在前十位的期刊。他還應邀在國際期刊發表綜述論文。張紅印課題組發表的論文已被SCI收錄的期刊論文引用近400次,其中大部分被美國、意大利、以色列、巴西、泰國、阿根廷、匈牙利等30余個國家的學者他引,引用的期刊包括40余種國際期刊。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8項,其中7項專利已獲授權。
2008年12月,張紅印主持完成的成果“拮抗酵母防治水果病害及作用機制研究”被評為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13年12月,課題組完成的另一科研成果“提高拮抗酵母對水果採后病害防治效力的途徑及機制研究”又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張紅印對水果採后病害防治技術的前景充滿信心,他說:“目前限制該技術在水果採后貯藏保鮮方面應用的主要因素有防治效果和成本,這都能通過技術的手段來解決,該技術順應了有機農業、有機食品的發展潮流,極具開發前景。”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特产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