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产网 - 特产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综合资讯 | 标准法规 | 科研技术 | 营销管理 | 创业致富 | 食品百科 | 外企新闻 | 农业奇闻 | 保健资讯 | 和谐农村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综合资讯 > 中国茶叶的“丝绸之路”
3.biz | 商业搜索

中国茶叶的“丝绸之路”

信息来源:uotoo.com   时间: 2013-12-18  浏览次数:693

    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以及世界最大的贸易输出国。它今日的地位并非史无前例。早在1800年,中国就曾如今日一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的出口国。然而,往昔的这一经济优势最终带给中国的是惨痛的厄运。中国于1840年同英国交战。到185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将圆明园劫掠焚毁一空并夷为平地,各国列强争先恐后大肆瓜分中国领土并据为己有。中国从此走向衰败,四分五裂的国土上,充斥着吸食鸦片的瘾君子。
    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上升到主导地位,对全世界经济再一次产生重大的影响,历史会否重演呢?
    一
    故事还要从17世纪说起。当时一些外国商人已经开始对中国的某些特有产品发生兴趣,其中最受青睐的是茶叶。到了18世纪初叶,中国的茶叶开始风靡伦敦。西方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随着前者经济的日趋繁荣而与日俱增。截至1783年,中国每年出口到英国的茶叶总量,已经超过580万磅。中国的茶叶还同时进人了其他欧洲市场,并开始风行于刚刚获得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西方人对中国产品的渴求还不仅只限于茶叶。18世纪中期,由于中国棉花(28215,-750.00,-2.59%)的质地大大优于英国本土生产的同类产品,英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的纺织工业,向进口的中国棉花征收高额进口关税。同时,西方对中国的真丝和瓷器也有很大的兴趣。但是,欧洲人对茶叶不断增长的、难以满足的需求,使得中国的茶叶成为其最大的出口产品。
    罗伯特·哈特子爵 (SirRobertHart,1835-1911,曾任英国驻中国领事官员。译者注)是一位英国人,曾经于20世纪初期在清政府的海关总署任要职。他曾经这样写道:"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食品--大米,最好的饮品--茶叶,以及最好的衣料--棉花、真丝和貂皮。中国人拥有了这些产品和其他许多本地产的副产品,完全无需花费一分钱去向任何人或任何地方购买任何东西".中国人对英国产品的需求极为有限,中国商人宁愿以茶叶换取银两。1751年,四艘货船由英国启程前往中国。这些船只上共载有价值11.9万英镑的银两,却仅有约合1万英镑的货物。
    随着中西方茶叶贸易的建立,外国商人也越来越为寻找到适合同中国商人进行交易的产品而头痛。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掌握着英国海外贸易的大权。为了保持其对海外贸易的垄断地位,东印度公司每年要出口占其海外进口产品总量至少10%的英国产品。中国商人为了履行他们出口茶叶的合同,也接受一些英国的绵毛产品作为交换的条件。中国的茶叶出口与英国绵毛产品的进口兑换率,存在着相当大的逆差。但是对于贸易双方而言,只要中国生意人大部分时候卖茶叶赚回的是银子,而英国商人可以将中国茶叶源源不断地运回给对茶叶如饥似渴的国人,买卖中国茶叶的利润便足以弥补在交易英国产品中产生的亏,虽然当时还未流行普洱茶、绿茶、红茶、花茶等茶类,但市场的成绩是可观的。
    整个18世纪,随着西方对中国茶叶需求的不断增长,大量的白银也源源不断地从欧洲和美洲流向中国。仅1765至1766年一年的时间里,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的货运量是其由英国输往中国的货运量的四倍之多。这中间的贸易差额均由外商以支付银两补齐。但到了1779年美国独立战争时,西班牙加入到与美国人一道抗击英国的行列中,英国多年来通过西班牙人在中南美洲开采银矿来获取白银的渠道,由此被切断了。1779年至1785年间,英国没有向中国支付过一两银子。尽管1785年后英国重新获得白银的来源,银子供应短缺的问题随着西方各国对茶叶需求的日益增长而愈发严重。仅1785年到1786年,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的货物量,其中以茶叶为主,是其销往中国货品总量的3倍。虽然英国与中国的对外贸易,严重消耗了前者的白银储备,但是因为英国消费者对茶叶持久不衰的需求,英国政府得以对中国的茶叶,抽取100%的进口关税。截至1839年,英国财政部的全部税收中,有六分之一来自对中国茶叶所征收的关税。当时英国政府的财政状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和中国之间进行的茶叶贸易。
    1793年和1816年,英国政府先后派遣贸易使团前往中国与清皇会面,希望说服中国以茶叶换取英国的产品。1793年,乔治·麦卡特尼勋爵 (LordGeorgeMacartney,1737-1806,大英帝国派往中国与乾隆皇帝会面的大使。译者注),携带着多种可以用来交易的产品样本出使中国。这些产品中有望远镜、闹钟、地球仪、乐器、铜制的架在双轮车上的火炮等等。但是中国人对进口这些东西兴味索然。乾隆在回复英皇信柬中表示:"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你们完全不同,即便你的使者有能力在此学到些什么东西,他也无法将其传输回你们那野蛮的国度……怪异昂贵的玩意儿对于我来说毫无兴趣。正如你的使者亲眼所见,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切。我从你们这些奇想的发明物中看不到任何价值,所以你们国家的产品对我们毫无用途可言。"

    二
    1840年的鸦片战争向我们揭示的一个道理就是,经济利益终将主导一切,无论是道德情感,还是对和平的诉求,都无法与之抗衡。是西方对中国的茶叶及其他产品的需求,推动了外商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交流。然而除了银子和鸦片之外,外商无法向中国推销任何中国愿意接受的商品以平衡双方间的贸易差额,而外商的白银来源迟早会枯竭。只要中国不停止其茶叶出口,外商就只能向中国出口鸦片。而当时中外各国政府皆希望中国能够继续输出茶叶。失衡的贸易交流导致了悖理、非法的行为,最终引发了战争。
    当今中国与美国及欧洲国家间的贸易交流,也存在着不平衡。中国向欧美出口大量产品,换回的却是大把的钞票,主要以美金为主。200多年前进口中国茶叶所需支付的银两是有限的,如今靠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电子印钞机提供的美金是无限的。中西方贸易逆差的状况令各方都不满意:中国人嫌进口的美元过多;西方人为债务的增多而烦恼。如果我们今天能够借鉴1840年的历史教训,可以想象的是,中西方之间若无法找出一个解决双方贸易不平衡的办法,最终的结果对双方都不利。
    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又会是什么呢? 若想达到贸易顺差,要么外国市场减少对中国产品的依赖,要么中国提高对西方产品的需求,要么就是双方面一同起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成长壮大,中国对西方产品的需求也会有所增长。但是这种增长何时可以达到平衡中西方贸易的程度? 从中期的发展角度看,西方还是有必要减低对中方产品的依赖。与两百年前不同的是,今日的国际市场已经建立起一套起着关键性作用的价格体系,可以用来调节对产品的需求。当人民币升值时,以外币进口中国产品的成本便相应增加,由此会使得国外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趋于稳定,甚至回落,外国消费者会从其他途径寻找到价格更为廉价的替代产品。强劲的人民币会使以人民币支付的进口产品更加便宜,中国的消费者也得以从中获益。如此一来,中国提高进口可以平衡贸易,还可以增强中国产品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廉价产品之间的竞争力。其结果还可以减缓中国境内物价上扬的压力。中国的出口商们不希望人民币太强劲,因为这会导致国外市场对中国产品需求的缩减。可是,他们可以通过产品增值,提高产品价格来调节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压力。
    强劲的人民币是中国崛起的标志。并且历史早已向我们昭示,人民币升值也是中国重新和平迈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特产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