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产网 - 特产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综合资讯 | 标准法规 | 科研技术 | 营销管理 | 创业致富 | 食品百科 | 外企新闻 | 农业奇闻 | 保健资讯 | 和谐农村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保健资讯 > 供暖季6种水果蒸着吃防燥
P.biz | 商业搜索

供暖季6种水果蒸着吃防燥

信息来源:uotoo.com   时间: 2013-11-11  浏览次数:466

    随着温度降低,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陆续进入供暖期。房间温度太高而湿度太低,会让人感到不舒服,甚至出现嘴唇干裂、鼻孔出血、喉头燥痒等上火的现象。在空气干燥的时候,流感病毒和能引发感染的革兰氏阳性菌的繁殖速度加快,而且也容易随着空气中的灰尘扩散,引发疾病。那么供暖期该如何食用哪些美食能养阴生津呢?
    平时我们吃水果都是洗干净就吃,要么做成水果沙拉。但水果大都是属于生冷食物,脾胃虚弱、体质差的人吃的不易吸收,还会出现一系列不适。6种水果搭配合适食材,蒸熟吃可以让营养加倍,更有养生功效。
    水果虽然营养丰富,但寒凉的特性并不适合所有人。有些脾胃虚寒、体质较弱的人吃了不但不容易消化吸收,还可能腹泻。不妨将水果蒸着吃,不但寒性能减弱,还能使食疗效果加倍。
    川贝冰糖蒸梨--止咳化痰润肺
    蒸熟了的梨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且在蒸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入其他的食物或药物,以增强止咳化痰的功效。其中,最常用的要数川贝冰糖梨。
    做法:取大雪梨1个,切下梨盖,去掉内核倒入3克川贝粉和适量冰糖再覆上梨盖,放到碗里隔水蒸10分钟,关火待梨温热时把蒸出来的汤喝下,并把梨吃掉,每日1次,有很好的止咳作用。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川贝冰糖梨不适合风寒咳嗽者食用。
    苹果蒸着吃--止泻易消化
    水果虽然营养丰富,但寒凉的特性并不适合所有人。有些脾胃虚寒、体质较弱的人吃了不但不容易消化吸收,还可能腹泻。将水果蒸着吃,不但寒性能减弱,还能使食疗效果加倍。
    苹果蒸着吃其中的果胶煮过以后不仅能吸收细菌和毒素,而且还有收敛、止泻的功效,并且更易消化。将苹果带皮切成小片,放入小碗中隔水蒸5分钟即可稍稍冷却后即可食用。
    橘子"叮"热吃--美容养颜不上火
    橘子不但可以降低人体中的血脂和胆固醇,还能美容护肤。但是春季吃多了橘子容易上火,出现口舌生疮、口干舌燥喉咙干痛和大便干结等症状。
    而热橘子就是理想选择。首先将1~2个橘子洗干净,在40℃~50℃温水中浸泡约1分钟。然后将橘子擦干(至表皮完全无水分),放入微波炉内,热1~2分钟至微焦。
    这样橘子皮中的挥发油、橙皮甙、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就可以渗透到橘子里去,既达到了春季养生美容的效果又不会上火。
    橘皮含有挥发油成分,对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以帮助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欲有和胃、健脾的功效。此外橘子皮还有止咳化痰利湿的作用。
    红枣蒸着吃--健脾胃养肝肾
    红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维生素王”之美称。连续吃大枣的病人,健康恢复比单纯吃维生素药剂快3倍以上。
    但是蒸枣更容易消化十分适合脾胃虚弱的人。对于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者可以将大枣与枸杞鸡蛋一起蒸。
    做法:取红枣5枚枸杞少许洗净后用清水浸软,然后将红枣去核;取鸡蛋2枚加入适量盐打成蛋液然后加入红枣、枸杞和凉开水隔水蒸至蛋液凝结即可食用。
    而普通人可以把红枣和山药一起炖服。做法:将红枣对半切开,山药切丁;两者加凉水隔水蒸;水开后慢火蒸20分钟即可。
    热炖的柚子--化痰降火助消化
    柚子是秋季成熟的水果因为它皮厚耐藏,等到冬春交替的时候来吃是理想的选择,柚子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它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以及钙、磷、镁、钠等人体必需的元素。
    柚子还具有健胃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能促进食欲、治疗消化不良等症理气散结。可促进伤口愈合对败血症等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春季容易上火柚子可以降火气、抑制口腔溃疡。一个人一天吃100~200克的柚子,是比较容易被人体吸收的。柚子味微酸饭前1个小时吃可促进食欲。还可以选择热着吃,鲜柚留皮去核加蜜糖炖后食用。
    山楂蒸熟吃--开胃促消化
    山楂含有大量的有机酸、果酸等生吃会对胃有一定的刺激而且还会有“倒牙”的状况。蒸熟的山楂也有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食疗功效。
    做法:将山楂除去核放在碗里加入冰糖,放到蒸锅上蒸15分钟即可。蒸出来的山楂色泽鲜明,酸酸甜甜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关于“蒸水果”的小贴士:也不是所有水果都适合水煮或者水煮时间过长比如狝猴桃、橙子、柚子、草莓之类就不适合煮得过久,以免这些水果中的维生素C受到破坏。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特产网证实,仅供您参考